风投聚焦话剧产业 戏逍堂借力资本做“直营”
广西广飞产权交易平台 发布时间:2013-02-01 18:32:36 作者: 来源:
风险投资(包括VC和PE)进入电影产业已不是新鲜事,但近日北京戏逍堂在其即将启动的大型院线计划中吸引到了一笔大型风险投资,这是京城话剧和风投联姻的第一例。记者在对其他话剧团体的走访中发现,风投俨然已有进入话剧产业的趋势,各团体经营者们对风投也有自己的看法。

  戏逍堂借力资本做“直营”

  由于和投资方的保密协定,戏逍堂不能单方面公布投资方和投资的具体规模,但其堂主关皓月告诉记者,正在经营的戏剧院线将一改戏逍堂以前通过版权联盟方式把话剧产品输出到全国各地的情况,所有在建和拟建剧院都将进行直营。

  “我们预计在三年内开设100家剧场,今年先行启动第一期11家剧场。剧院院线名称叫戏逍堂巨像戏剧艺术院线。”关皓月介绍,戏逍堂除了枫蓝剧场之外,在北京又将新开两家剧院,它们分别位于东方梅地亚中心和机场生活区,并且将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营,演出其经典戏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我们的院线概念跟商业地产非常相似,就像电影院线要占领都市最繁华地区的资源一样,我们的标准也是选在市中心,办公楼日租金每平方米10元的楼盘我们也会进驻,这与目前电影院选址的楼盘租金差不多持平。”关皓月解释着自己抢夺市中心资源的高标准。而这么大规模的投入,无疑也在衡量着戏逍堂的运营能力,其投入产出比能否满足以“逐利”为目标的风投的需求呢?

  “相较于电影,话剧确实还属于微利行业,但做成规模潜力无穷。而且我们的院线将不止运营戏逍堂的戏剧。”关皓月解释,未来院线可以做成三种业务,作为保本生意的租赁,他当然不会放弃,与此同时,他也正在跟一些电影版权方洽谈,未来也会在剧院内播放电影。“我们播的电影必须符合文艺院线的气质,以老电影和文艺片为主。”而第三块业务,剧院也将具备话剧演出、艺术培训、会议活动等多重功能。

  在实践“院线制”之前,戏逍堂对外扩张主要是依靠版权加盟的方式,把戏逍堂出品的戏剧交给外地演出商操作。“但加盟的合作形式松散,而且对演出商难以控制,长期下来对戏逍堂的品牌也会造成伤害。”在为自己的话剧找演出场地之时,也使戏逍堂饱受“扼喉”之苦。之前三年多他们一直在北京人艺演出,不仅是场次不固定,他们也不再愿意跟人争抢剧场,因此之前就盘下了枫蓝剧场。

  对于院线的盈利前景,关皓月信心满满:“从今年的投资规模看,今年就能实现盈利。”他认为,通过几年的市场打拼,他们已经积累了30多出剧的自有版权,也可能通过跟演员经纪公司和话剧工作室长期合作,而盘聚下100多个演员的阵容,已经具备在多地同时演出的能力。

  “引入风投是压力也是考验。通过直营,我们相信自己有实现盈利的能力。”关皓月直言,他的角色也已不再是戏剧出品人,而是一个公司的运营主体,未来的路有挑战也有希望。

  风投目光聚集话剧产业

  繁星戏剧村董事长樊星表示,他们将在全国开始的戏剧院线,目前前期投入都靠他们的自有资金,但由北交所出面为其介绍的两家风投机构他们也在接洽中。

  “应该说,风投对开心麻花的关注一直都有,也有风投机构明确表示想投资我们公司。银行也有给我们的授信,但我们一直没用,开心麻花主要先想把自己做成依靠自身现金流进行良性运转的公司。”开心麻花总经理张晨则表示,开心麻花今年的重点仍是在北京继续做强品牌。张晨表示,他们的工作重点一直是戏剧出品,在整个文化产业来讲,还属于轻资产公司,目前院线投资可能需要大资金,但他们主要是跟剧院合作,并没有想法要亲自去做院线。

  作为开辟了戏剧贺岁档的一家老牌民营话剧公司,同样要面临民营团体“找演出剧院难”的问题。而张晨表示,他们正是通过“低成本低压力”的剧院联盟方式,巩固自己在北京阵地的地位。“去年的《乌龙山伯爵》在今年初的贺岁档上表现依然不俗,我们除了继续加强开心麻花既有的‘戏剧贺岁档’品牌,也在通过跟剧场的合作使自己能保持在全年演出的状态。”张晨介绍,在攻占剧院这个“终端”窗口上,通过几年“话剧贺岁档”在海淀剧院的演出,他们双方已经成为战略伙伴,海淀区政府也给这个“做火”了海淀剧院的民营团体以更多支持。今年,他们更盘下了地质礼堂,已经开始运营。

  “我们想先把品牌做大。”张晨认为,目前他们的内容出品很强,和剧院的合作也很顺利,关键在于品牌。品牌强了,民营团体不用再忧心“找剧场难”的问题,因为剧场自然会同你合作。这样,从内容生产到输出就实现了良性循环。

  今年开心麻花已不再满足于出品“贺岁话剧”,他们更涉足被业内视为“赔钱玩意儿”的音乐剧,处女作《爷们儿》已经在地质礼堂开演。“要做一个成熟的戏剧品牌,不可能一窝蜂地做同一门类,需要着眼于未来。我们和投资方都了解,音乐剧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都要比话剧长,是一个长线投资和回收的过程。”这番话似乎在解释张晨的“风险投资”意识。“我们只是目前不需要风险投资,并不是拒绝,说穿了任何文化产业都是风险投资,一个公司不可能所有剧都盈利,一个项目的成败对于一家想做长期的公司来说并不应该特别看重。”张晨说,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在做着“风险投资”侧重的投资回报比的衡量,即使是像音乐剧《爷们儿》、《白日梦》这样的“风险项目”,他们也有信心在两三年之内把它们做成良性循环的产品。

  话剧应谨慎接触“资本”

  对于自己是否需要风险投资的介入,自己是否做好了迎接资本的准备,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场一些初具影响的戏剧品牌,都已经在心里算过一笔账。

  “从目前来看,我们不需要大资金投入。作为一个剧目出品公司,我们都靠自有资金滚动积累。”哲腾文化制作人傅若岩认为,要吸纳大资本关键看产业的规模。从目前看,戏剧市场的环境还不是很好,整体回报率低,需要长时间培养,这恐怕不是风投所喜欢的。“其实现在国内已经有初步的金融体系,话剧也可以从中借力,但是我觉得,现在的话剧产业,不是产品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大的文化环境的问题。”傅若岩说,别看北京去年年产剧目300多部,政府和业界对戏剧的投入资金在增量。但据某行业机构数据显示,北京市看话剧的人群才150万人,还不如北京市的汽车数量多,戏剧的消费环境并不乐观。“更何况戏剧还有不可复制性,包括找剧场难,如果一年的演出量都保证不了,当然谈不上盈利。”对傅若岩来说,踏踏实实地做好戏剧出品,保持公司良性运转,是目前的关键。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毛修炳认为,话剧吸引风投需要谨慎。“以电影院线做参考,其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因为影院建好之后,院线通过简单的拷贝发放就可以做到全国同步放映,但演出面临诸多特殊情况,比如剧院建好以后是否有大量有品质的剧目可以演出,对演出人员的水平管理、各地文化需求和口味差异等,要实现产业化操作,比电影产业要难上加难。”